孔圣人网——致力于解读真正的《论语》

关于本站

关于本站

副标题

ABUIABAEGAAg27uf9gUooLeVATD4AjipAQ


《论语》作为中文第一书,从古至今,包括朱熹、李泽厚,清华北大复旦的历史系教授们、以及各界学者、作家等,包括现在的教材,没有一个真正读懂《论语》在说什么,大多只言片语的解读、各路借鉴,把人类的智慧之精华解读成各种逻辑不通的见解,这样的现象如此普遍,且没有转好的迹象,本站就是要解决这个顽疾,还《论语》以本来面目,智慧世人。

不为名利,只愿望孔子的《论语》能更多智慧世人。



《论语》主要观点

(35)何为察,不能摈弃一切好恶当下直观。用主观的臆测替代客观的观察通常解释:孔子说:“大家都厌恶他,一定要考察;大家都喜欢他,一定要考察。”三国魏王肃曰:“或众阿党比周,或其人特立不群,故好恶不可不察也。”详解:长久以来,中国人最大的学问...

(34)远虑的位次通常解释:先生说:一个人若不能有久远之虑,则必然有朝夕之忧。详解:字面上,这是很简单的一章;字面后,就不那么简单了。理解的关键在于:何谓远虑?何谓近忧?通常的解释都非透彻之论。以眼前、朝夕的忧患、忧愁为“近忧”,长久的考虑...

(37)这里说的是“不知”的各种后果杨伯峻:孔子说:“不懂得命运,没有可能作为君子;不懂得礼,没有可能立足社会;不懂得分别人家的言语,没有可能认识人。”钱穆:先生说:“不懂得命运,没法做君子。不懂得礼制,没法自建立。不懂得语言,没法判断人。...

(36)本章讨论的就是显示出不同位次的现实个体之“患”所依据的“不患”,而本章类此而对人的个体之“不患”进行的分类研究,得出一个“视、观、察”的个体“不患”结构杨伯峻:孔子说:“考查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;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;...

(38)“闻、见、学、行”“圣人之道”的生命力所在。杨伯峻:孔子对子路道:“由!懂得德的人可少啦。”钱穆:先生说:“由呀!对于德,知道的人太少了。”李泽厚:孔子说:“子路,懂德行的人,很少了。”详解:上面解释,都根据如下断句:“由!知德者鲜...

(39)儒家只相信智慧是人为的,是实践的,是实践中来的。“有为”,儒家的基本立场,就是一切以人类的现实实践为基础,人类的一切智慧离不开人类的现实实践,而现实实践也离不开智慧的总结。杨伯峻:孔子说:“由!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!知道就...

(39)使民众展示有所得的具体方法杨伯峻:孔子说:“老百姓,可以使他们照着我们的道路走去,不可以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。”钱穆:先生说:“在上者指导民众,有时只可使民众由我所指导而行,不可使民众尽知我指导之用意所在。”李泽厚:孔子说:“可以要...

孔子曰∶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。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!(41)“生而知之”、“学而知之者”、“困而学之”、“困而不学”只不过是四种人生的可能情况杨伯峻:孔子说:“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,学习然后知道的是次一等;实...

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(40)更明确指出,对先哲的遗典、古代的典章等要印证并选择,而印证、选择都离不开当下人的实践,只有这样,才算真的“好古”。杨伯峻:孔子说:“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,而是爱好古代文化,勤奋敏捷去求得来的人。...

(43)继续上一章而来,解释子路要学的干禄,多闻见、慎言行、寡尤悔。遵循这九个字切实下去,才可能成就“福智两全”杨伯峻:子张向孔子学求官职得俸禄的方法。孔子说:“多听,有怀疑的地方,加以保留;其余足以自信的地方,谨慎地说出,就能减少错误。多...

子曰:盖有不知而作之者,我无是也。多闻,择其善者而从之;多见而识之;知之次也。(42)对没有智慧而有所作为的情况的分析杨伯峻:孔子说:“大概有一种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,我没有这种毛病。多多地听,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;多多地看,全记在心里,...

(44)对于人来说,所有的行为、思想、欲望,背后都有一定的“谋划”、“意向”模式,孔子对这些模式进行高度的总结,划分为两种:道之谋与食之谋。杨伯峻:孔子说:君子用心力于学术,不用心力于衣食。耕田,也常常饿着肚皮;学习,常常得到俸禄。君子只着...

子曰:君子不器。(45)君子不相杨伯峻:孔子说:君子不像器皿,[只有一定的用途]钱穆:先生说:君子不像一件器具(只供某一种特定的使用)。李泽厚:孔子说:君子不是器具。详解:上面及通常的理解,都从朱熹而来,朱熹说:“器者,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。...

(47)“学”,有一个退转的问题。是“学”的一个重要的位次,是学有所成了,所以是“得也”。杨伯峻:孔子说:读书三年并不存做官的念头,这是难得的。钱穆:先生说:学了三年,其心还能不到谷禄上去的人,是不易得的呀!李泽厚:孔子说:学了三年,还没有...

(46)“内圣外王”本是一体杨伯峻:孔子说: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,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,给别人看。钱穆:先生说:古之学者,是为己而学的。今之学者,是为人而学的。李泽厚:孔子说:古时的学者是为了改进自己,今天的学者是为了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