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圣人网——致力于解读真正的《论语》
关于我们

关于我们

副标题

ABUIABAEGAAg27uf9gUooLeVATD4AjipAQ


《论语》作为中文第一书,从古至今,包括朱熹、李泽厚,清华北大复旦的历史系教授们、以及各界学者、作家等,包括现在的教材,没有一个真正读懂《论语》在说什么,大多只言片语的解读、各路借鉴,把人类的智慧之精华解读成各种逻辑不通的见解,这样的现象如此普遍,且没有转好的迹象,本站就是要解决这个顽疾,还《论语》以本来面目,智慧世人。

本站不为名利,只为尽点绵薄之力,造福人类。


子曰:士志於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!


(十三)行圣人之道要做到“不相”

详解:“耻恶衣恶食者”,就是“相”,当然就“未足与议也!”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,就是“耻恶衣恶食者”究竟指谁?朱熹《论语集注》里,就把“志於道”之士和“耻恶衣恶食者”的人当成同一个人了。如果真这样解释,那这个“士”字就没必要了,完全可以变成“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!”。

正确的解释应该是:志於道之士“耻”恶衣恶食者,这个“恶衣恶食者”主要是指别人,就是“恶衣恶食”的人,当然也可以指“志於道之士”自己,因为如果他自己就是“恶衣恶食”的人,他自己也看自己不顺眼,也“耻”之,也是可以的。

这样,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清楚了,如果一个人,立志要行“圣人之道”,却把人分为“好衣好食”、“恶衣恶食”两类人,也就是以贫富划分人,而选择以“恶衣恶食”也就是穷人为耻,远离他们,那这种人谈论的“圣人之道”只是羊头狗肉的勾当。为什么?因为他不能“不相”。

分享到:
论语核心价值观
歪曲孔子就是从其学生开始的